关于南票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章来源:南票区发改局 | 发布时间:2025-03-14 |
——2024年12月27日在葫芦岛市南票区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李春勃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5年计划草案向大会作书面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提出意见。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面对多重困难和风险挑战,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抓手,统筹抢险救灾重建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比发展、惠民生、保安全,以不服输敢争先的精气神,凝心聚力、承压奋进,经济运行稳健竞进、灾后重建快速有序,交出了回升向好、进中提质的发展答卷。
(一)经济运行态势良好,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
政策供给落实有力。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稳住经济大盘决策部署,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系列政策。加力实施“两新”和助企纾困,全力谋划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南票区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工作方案》《南票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产业规划》《南票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完成编制,进一步催生发展动能,稳定社会预期,增强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的信心。
运行调度精准有效。严格执行“日监测、周调度、月盘点”机制,强化主要经济指标动态研判和运行调度,经济运行稳定向好、稳中有升。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8.21亿元,同比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2.32亿元,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21亿元,同比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7.93亿元,同比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27944元,同比增长6%。
专班推进有力有序。充分发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专班作用,围绕《南票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确定的10个方面重点任务,实行“月调度”工作推进机制,推进“清单化”管理,挖最大潜力、争最好结果,持续巩固拓展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确保三年行动攻坚必胜、连战连胜。
(二)重大项目稳步实施,投资和消费协调发力
项目投资持续扩大。深入开展“百日攻坚”行动,17个市清单项目前期手续全部办结,举行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3批次,开复工项目59个、总投资79.35亿元。争取到位各类政策资金约1.26亿元,其中,增发国债资金9755万元;灾后重建中央预算内资金937万元;超长期国债项目资金1622万元;市级地债资金290万元。储备项目总投资保持在18亿元以上。
招商成果日益显著。坚持抓招商、抢项目、拼发展,全年开展招商活动超过130批次,新签约投资项目达到2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辽宁一诺16万吨/年危险废物处理利用二期项目等11个项目顺利落地。深入开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得到省级支持,总投资33.6亿元的中信“源网荷储”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以开展“两新”为主线,持续激发内需潜力、促进消费,全年组织开展促消费工作22次,家具电器、电动自行车、文化办公用品商品零售额增速均实现增长,撬动市场消费增长680万元。充分运用“文旅+民俗文化”模式,举办明性寺“冰雪花灯会”“三月三庙会”、“南沟采桑文化”等4场大型活动,接待游客38.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6亿元。
(三)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粮食安全基础日益稳固,播种粮食作物41.99万亩,预计全年种植业总产量17.8万吨,其中,粮食产量2.04亿斤。促进现代设施农业量质齐升,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2.17万亩。农业产业化持续推进,践行大食物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526.18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6.39万吨,同比增长6.4%。龙头企业培育工作有序开展,双峰豆制品厂申报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培育开创新局面,高桥陈醋等4家企业参加2024中国品牌日活动云上展馆,坤芫农业入选2024食博会·预博会。
工业经济蓄势充能。加快构建新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新材料“3+1+1”现代产业集群,全力优化产业布局,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0家,全区规上企业已达50家,虹京实业等8家企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名单范畴。高位推动工业项目建设,辽能风电首批7台风机并网发电,盛源废SCR脱销催化剂、润峰环保水溶剂项目主体完工,罗门扬环保等一批危废处置企业相继竣工投产。深化“数字辽宁”建设,全区32家规上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接入比例73%;循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完成专家评审,园区起步区入驻企业31家,年产值预计达13.6亿元。
商贸服务动能增强。大无相山公园、宜养居老年服务中心等重点服务业项目有序推进,壮大房地产项目主体完工。新培育限上批发业企业4家、限上零售企业1家,限上零售额增长800余万元。大力实施电商平台建设,组织电商人才培育4期150人。持续开展“好品中国”计划,设立高桥消费扶贫基地——南票区农副产品直播间8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12万元。
(四)改革创新稳步推动,发展活力全方位迸发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机构改革圆满完成,数据局、科技局、气象局成功组建。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盘活各类闲置资产1600余万元。持续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循环园区“管委会+公司”运营管理模式,高质量打造项目发展平台,增强项目承载能力。制定实施财政体制调整方案,统一撤销乡镇级国库账户,“乡财县管”格局基本形成。集团化办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改革加快推进。全市首家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投入运行,累计成交产权业务117笔。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组建宏峰节能材料产学研联盟,进一步提升企业在碳素节能行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切实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培育入库,坤芫石化等4家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辽宁一诺首次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登记技术合同3个,总成交额1420万元。强化科技支撑赋能林果产业发展,与中国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深度合作,蓝莓种植基地初具雏形。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巩固“放管服”改革成果,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限,为“综合窗口”“一网通办”等重点工作提供精准事项要素支撑,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行政效率。全区66个服务窗口缩减至28个,压缩比例近60%,891个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纳入综合窗口办理。优化调整1480项《办事不找关系指南》服务事项。12345政务服务热线满意率97.5%,位列全市前列。为73家企业配备项目管家,政企互动量达到1208条。“双进双促”活动走深走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92个。
(五)城区品质稳步提升,城乡融合迈向新台阶
宜居环境持续优化。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大力推进,2024年老旧小区楼本体改造等3个工程年底完工,新沙河城区段水毁设施修复工程等2个项目正在高效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水平得到提升。切实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在河道沿岸及公园广场等地种植景观树木400余棵,种植景观花木6万余株,播撒二月兰花籽3800平方米,有效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
和美乡村加快建设。高质高效完成11个乡镇(街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区域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制发《2024年美丽宜居村创建实施方案》,深入实施美丽宜居村建设,15个示范村通过省级验收。维护改造农村道路34.6公里,建设“一事一议”村内巷道84公里。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9个农村垃圾转运中转站投入运行,清除转运垃圾9.76万吨,垃圾分类和收运处置“南票模式”在全市推广。
乡村振兴持续实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开展低收入群体常态化动态监测,932名已脱贫人口、431户防返贫监测对象消除风险,脱贫人口外出务工4329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合计拨付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489万元,严谨、高效实施18个政策补助、产业发展项目。持续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10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销号。
(六)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民生保障网织密扎牢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8.7%。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南票焊工”获评省级劳务品牌,新增城镇就业508人,扶持创业带头人66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双减”政策持续深入,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落实,2024年高中升学考试一、二高中进线率显著提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九龙实验中学等4所学校实现集团化办学。医疗“强基行动”有序推进,新建中医馆11家,每千人托位数达到3个。社会保障持续兜牢,累计发放低保金、特困人员供养金、残疾人补贴等各类救助资金9200余万元。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养老服务基础体系持续健全,中心敬老院新增护理型床位80张,龙腾街道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入住长托老人28人。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开展“三禁”工作,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全区优良天数比例达84.53%,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封堵5个入河排污口,卧佛寺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和新污染物治理及企业土壤污染风险隐患排查,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持续实施矿山复绿工程,修复废弃矿山生态970亩,造林绿化1.5万亩,全区国家级公益林面积达到16.2万亩。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稳妥高效应对“8·20”强降雨过程,加固险工险段146个,成功解救被困群众20余人,全区无人员伤亡。有序推进灾后重建工作,15天之内完成8座水毁桥梁、108条受损道路、3.75公里供热管线抢修,112户C、D级危房、24所受损学校入冬前修缮完成,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整治非煤矿山、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隐患问题1161个,全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严格做好粮食行政执法和价格监测,确保区域粮食存储和流通安全。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开展扫黑除恶、“全民反诈”等专项行动,全面筑牢安全防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总体来看,2024年全区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发展。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稳增长压力加大,外部需求不足、市场预期走弱,部分指标未达到预期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低于年初预期目标。二是产业发展效益不高,整体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基础型、原材料型产业比重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企业减产停产。三是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还存在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2025年是我区打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收官之战的冲刺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依据2024年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综合分析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结合区情实际和发展需要,提出明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引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出2025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为: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引进省外内资同比增长10%;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
围绕以上目标,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狠抓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强化政策执行和配套。主动承接国家、省、市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争取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积极谋划实施“两重”项目、支持“两新”政策直达早享,充分释放政策红利。适时配套出台激发市场活力,助力市场主体更好经营发展和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的政策措施,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全方位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开展“十五五”重大问题研究,牢牢把握资源枯竭城市发展主题和新一轮发展主线,高质量起草“十五五”规划,争取更多项目、事项纳入国家、省、市支持盘子。
加强运行监测和调度。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工作部署,及时查漏补缺,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强化监督检查力度,统筹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全力完成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各项目标任务。
(二)坚定不移狠抓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速。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持续做好重点项目调度,提升县级包保领导和“项目管家”服务能力。继续开展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做好重大项目用地、用电等方面的保障,解决项目建设的瓶颈制约,协调解决难点、堵点,加快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迎新玻璃高端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2025年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74个,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提供重要支撑。
做好项目谋划和要素保障。结合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和《关于推动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用好用足国家及省市一揽子政策,抢抓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投资机遇,积极谋划中信集团“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一批体量大、支撑强、质量好的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落地后将成为我区“十五五”期间现代产业体系支柱,为持续推进我区转型、创新、全方位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精准发力争取上级资金。吃透把准上级政策精神,狠抓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资金等上级政策资金申报工作,积极争取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资金和中央、省专项补助等各类资金支持,在关键短板领域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努力争取节能减碳、地下管网改造、京津冀先导区等中央预算内投资,努力争取提高申报成功率,确保资金向重点产业项目聚拢。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力做好领导带队招商,聚焦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加强招商信息收集研判,提升产业链招商能力,重点以省外投资的亿元以上项目为目标实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以链招商,谋划对接一批与南票转型发展契合度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提升项目招引成功率,全力争取项目签约落地。积极促进浙江诸暨朗臻玄武岩等项目对接签约,推进莉澳能源加气站等项目落地开工。2025年力争新签约项目不少于25个,落地项目不少于12个。
(三)坚定不移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降本增效
突破发展新型工业。围绕构建新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新材料“3+1+1”现代产业集群,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依托我区冶金、碳素、危废处理等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助力虹京实业碳酸锂恢复生产与产能提高,支持中润能源等一批“达限”企业尽早“升规入统”,力争完成“小升规”5家以上。强化“央地合作”,紧盯“招大引强”,全力承接和推进辽宁省首个“源网核储”一体化、锦西石化油泥资源化利用、凌海衡泰钼铁项目等“重量级”项目落地,加快打造辽西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循环环保、非金属制造产业集群,夯实全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大力推进限上企业培育工作。深入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鼓励企业在节庆活动期间通过打折销售、特价商品等形式开展促消费活动。适时组织开展“夜经济”消费模式,留住外来消费额。继续实施“文旅+”模式,推进大无相山公园等项目建设,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持续开展“缸窑岭镇民俗文化活动”“桑葚采摘活动”等特色文旅活动,谋划一批精品旅游路线,增加旅游产品多样性,确保旅游市场繁荣稳定,游客满意度持续提升。配合完成乌金塘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工作,合作谋划打造域内第二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稳步提升特色农业。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大省”工作要求,加快推动食品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优种养殖业、果蔬业、饲料加工业、食用菌、中草药等特色产业,着力延链强链补链,建设沙锅屯蓝莓基地、台集屯智慧农业等重点项目,打造千亩蒜苗、万亩葡萄等生产基地。支持兴岛蔬菜、坤芫农业等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与对外合作水平。2025年计划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做优特色农业品牌,持续加大对高桥陈醋、虹豆香等品牌宣传推广和产销对接力度,不断扩大我区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坚定不移提升城市品质,加速城乡融合发展。
提升城区建设治理水平。高质量推进以城区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重点推进老旧小区及供水、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加快新沙河城区段水毁设施修复等一批惠及城乡、改善民生的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借助秦沈高速公路建设契机,积极争取预留高速出口,修建南票段连接线公路。深入实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提档升级,常态化治理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行为,提升和巩固城区综合治理成效。大力实施城区绿化美化工程,进一步丰富绿化景观场景,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储备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7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蔬菜产量26.5万吨左右,肉蛋奶产量6.59万吨以上。推进农村公路灾后重建、下浑九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积极参与辽西北供水葫芦岛支线工程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补齐必要的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全力建设美丽宜居村24个。全力打好政策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组合拳,做好常态化监测和动态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重点培育一批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和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等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能力。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激发市场活力。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循环园区“管委会+公司”运营管理模式。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落实政务服务事项精细化流程再造。深化国企改革,加快盘活打渔山门市房等存量闲置资产,持续提升企业运营与服务保障水平。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化综合行政执法、医保、教育领域改革,优化法治营商环境,高水平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求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切实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培育入库,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市场竞争力。全年培育“创新型”企业2户、专精特新企业1户。搭建企业与“三校一所”及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融合桥梁,围绕非金属材料加工、新能源、循环环保、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领域研发攻关,引导和支持企业引进应用新技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持续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继续深化落实政务服务事项精细化流程再造工作,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限,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行政效率。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充分发挥“营商会客厅”“政企直通车”服务作用,推进各项惠企强企政策免审即享、直达快享,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政府“履约践诺”专项整治行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氛围。着力提升政务环境、创新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六)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以上。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全年确保城镇新增就业400人以上,帮助市场主体稳定岗位1000个。持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学前教育普惠,提高公办幼儿园办学水平。加强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更新教学计算机、交互式教学一体机等电教设备。深入推进“双减”,严格查处校外违规培训及个人隐形变异,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葫芦岛市宜养居老年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着力保障南票区龙腾街道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质量,不断提升普惠养老服务水平。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做好节能审查政策把关,不断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持续开展虹京实业、丰达新碳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和节能监察,严控限制类、淘汰类等产能过剩行业,依法依规退出落后产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推进“三禁”工作取得新成效,确保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84%以上,卧佛寺断面Ⅲ类水质保持100%。统筹部署2025年度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和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及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任务,巩固提升“三年复绿”行动成果。
守住安全发展底线。聚焦非煤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消防城镇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本兼治三年攻坚行动,持续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治,加强事前预防,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科学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抓好防汛抗旱、地质防治,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筑牢安全底线。持续抓好国防动员建设、民兵整组工作,着力提升民兵基层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源头遏制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做好统计、仓储管理、粮油供需平衡调查,坚决守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做好各类矛盾化解,加强改进信访工作,最大限度把风险隐患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强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经济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继续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拼搏实干、勇毅前行,为全面实现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